根據YD/T3292-2017《整機柜服務器總體技術要求》標準的“術語和定義”,模塊化數據中心的定義如下:
以若干機架為基本單位,包含制冷模塊、供配電模塊,網絡、布線、監控在內的獨立的運行單元。
該模塊全部組件可在工廠預制,并可靈活配置,現場快速拼裝。
模塊化數據中心是基于云計算的新一代數據中心部署形式。
模塊化數據中心是數據中心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從配置形態上,可分為三種形式:集裝箱、微模塊,還有倉儲式數據中心。
一、集裝箱數據中心
集裝箱數據中心最為人所知,它將服務器、存儲、網絡設備等一股腦的放入集裝箱。
集裝箱數據中心的概念最早源于SUN在2006年10月提出的“黑盒子計劃”;IBM緊隨其后,在2008年也推出了其集裝箱數據中心產品;后來HP、谷歌、SGI、思科、微軟等巨頭也都紛紛推出自己的集裝箱數據中心產品,一時間集裝箱數據中心火熱起來。
集裝箱數據中心在國外應用已經相當廣泛,尤其是在地理位置、氣候環境獨特,自然能源豐富的地方,以便能更大程度利用環境。
集裝箱數據中心雖然部署時間短,PUE數值低,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
二、微模塊數據中心
微模塊是數據中心模塊化過程的一個產物,是模塊化數據中心閉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微模塊數據中心是以若干機柜作為一個整體,國外叫做IT/Server模塊,國內則稱之為微模塊。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了解更多產品詳情)
以服務器/網絡設施和基礎設施分解但是通過一定邏輯精密耦合成為一個共同載體的數據中心模塊,在計算或者存儲資源上可以獨立的完整數據中心。
微模塊數據中心的特點有:
機房以微模塊作為基本單位進行布置,每個微模塊為一個獨立封閉的空間,內部包含空調、配電列頭柜、消防設備等,其中空調多采用行級空調。
微模塊能夠有效解決高密度機架的空調制冷問題,最高解決單機架功耗可以達到15KW以上。
微模塊數據中心采用模塊化的部件和統一的接口標準實現數據中心的快速、靈活部署以及后期的擴建,大幅降低建設成本,而且能夠縮短數據中心的建設和部署周期,增強數據中心部署的機動性和靈活性。
三、倉儲式數據中心
從規模上來講,倉儲式數據中心正好介于集裝箱數據中心和微模塊數據中心之間,通常1~2層的建筑結構,內部采用微模塊形式或者集裝箱形式進行,建設周期短,通常為12~18個月。
倉儲式數據中心的微模塊由廠家預置,各微模塊組件運至現場組裝,部署速度快。如果需要,還可以添加更多的空間。倉儲式數據中心往往是利用廢棄廠房或者建筑,來進行改造成倉儲式數據中心。
當然,倉儲式數據中心也有其實現的局限性,比如耐用性差,只能使用特定廠商的硬件或解決方案。倉儲式數據中心實際應用中并不多,畢竟沒有那么多的廢舊廠房可利用的,更多的是作為一種中型數據中心解決方案來推廣的。
綜上所述,這三種模塊化數據中心技術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限制,適用于不同的應用場合,現在還很難評出孰優孰劣,需要時間來進行檢驗。數據中心從業者可根據自己業務發展的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發展需要的類型。